close

平台選擇:公民新聞平台VS.中時電子報


內容呈現:社區參與VS.議題多元

根據兩家電子平台所呈現的新聞內容,
公民新聞平台著重於人文關懷與社區參與等媒體實踐。
不論是藉由曾經參與社會運動的書店老闆描摹出非主流書店的理想性與個殊性,
亦或以實地探勘與觀察自然的方式介紹周遭的人事地物,
都能藉由即時更新的影音線上軟體,
了解公民記者的論述角度與切入觀點。

中時電子報則匯集多元議題,
不論是政治、社會、國際、地方新聞,
皆能依據各項條目詳讀全文,
引用出處包含中國時報、中天新聞等平面與電子媒體,
因此能呈現出結合影音與文字的多媒體網路平台。
不同於公民新聞平台致力於社區參與及公共議題的關注,
中時電子報以「受眾多元化,服務不同族群」作為經營定位。
以新聞內容的豐富性而言,
明顯比公民新聞平台有更多的選擇;
然而以地方議題與藝文活動的報導而言,
公民新聞平台不論在數量及品質皆優於中時電子報。
兩者相較之下,
公民新聞平台的深度報導與特寫寫作,
亦比中時電子報多。


傳播者分析:理念實踐VS.企業經營

公民新聞平台是具有人文關懷的地區性報導。
有許多撰稿者皆為市井小民,
包括對於公共議題有興趣的師生等。
他們透過攝影機的畫面,
訴說每件社會議題的故事,
藉由親身訪談與文字聲像紀錄,
使新聞內容更趨生活化、趣味化,
吸引閱聽人關心周遭發生的、卻時常被主流媒體捨棄的「小」事。
公民新聞平台的定位,
並非以滿足大多數閱聽人的平均口味為考量,
而是藉此建立民眾的社區認同與族群肯認,
掌握自己的主體性與詮釋權。

中時電子報則以「服務多數讀者」作為媒介經營策略。
議題的多元性,
呈現出中時集團打破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各自為政的過往型態,
而是將集團下的各類媒體相互整合,
體現自由開放的意見市場。
中時集團的企業化經營,
使得媒體定位脫離不了「閱報率」的現實壓力。
與公民新聞平台相比,
中時電子報雖擁有龐大的媒體資源,
然而一旦新聞專業與政商利益產生衝突,
公民新聞平台較能全身而退、
避免為特定利益服務的批評。


受眾分析:近用意識VS.滿足需求

以我個人的使用習慣,
平時仍以閱讀中時電子報為主。
公民新聞平台雖然補足主流媒體欠缺深度地方報導的缺失,
卻難以被閱聽人長期性、習慣性使用。
因此,
培養閱聽人具有自由接近、平等使用媒介的權利固然重要,
也要關注受眾的接收情形。
倘若能以「受眾近用權」的媒介素養教育作為輔助,
並考量閱聽人的媒體使用與需求,
才能建立正確的公民意識,
使「公共領域」成為可能。


注:作於九十八年三月,【媒介素養】學期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vannah 的頭像
    savannah

    海闊天空的守候

    savann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