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後七日》電影海報。

  這是少數我很想看、卻始終提不起勇氣去看的作品之一。很大一部份的原因在於我對自己知之甚詳,深明這類牽涉「死亡」的議題,一定會讓我的淚腺爆炸,電影有多長我就哭多久,這不論對身對心都不好;另一方面,這畢竟與我過往的記憶重疊,我不清楚自己是否已對這件事真正釋懷──如果看完後還陷在當時的情緒裡該怎麼辦?這不是我看這部作品時的本意。有鑑於此,我雖然對《父後七日》充滿好奇,但總是小心翼翼的巧妙閃避。

前陣子由於狀況較佳,再加上事先查過《父後七日》的電影評價,於是我就很放心的把它看完了。出乎意料,從頭到尾幾乎沒有哭點,倒是有好幾處讓我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最經典的一幕,就是師公請兄妹倆把父親生前愛用愛吃的東西放在旁邊,女兒跑去拿了好幾包黃澄澄的長壽煙,兒子則是二話不說貢上好幾本黃色書刊,這時師公讚許的說道:「你內行的,那裡最欠這些東西。」儘管只是平淡無奇的一句話,卻能激發出驚人的爆笑力,害我忍不住噴茶、大笑許久。

《父後七日》的賣座與成功,源自於它說了一個眾所皆知卻不落俗套的故事。我們對於「死亡」並不陌生,隨著年歲增長,我們越有機會目送甚至參與親人的離去。不論是台灣繁複又略顯荒謬的喪葬儀式或是親屬對於亡者的追思,劉梓潔皆於散文中刻劃出來:戲謔有之,溫潤有之,比重調配得恰到好處。相較之下,電影不論在情感醞釀或節奏掌握皆失色許多,讓我看完之後,只有一種「真是一齣企圖顛覆傳統、挑戰權威的笑鬧劇」的感覺。氣氛雖然熱鬧,但除了呈現喪葬儀式的繁文縟禮與不知所云,似乎少了沈澱情緒的溫婉與穩重。



爸爸載著高中時的女兒,兩人閒話家常。

電影有幾幕敘述女主角沉浸在與父親的過往回憶中,像是爸爸載著高中時的她去上學、上班族的她去夜市找爸爸聊天解悶等,這都是散文所沒有提及的原創劇情,照理說應該可以更進一步的強調出父女之間的親密情感;然而,由於對喪葬儀式的戲謔太過,再加上中途還插入一段師公的過往情史(真不知道這段劇情有什麼意義,不僅來得唐突冒昧,還破壞了原著的情感鋪陳),讓原本應有的感傷與懷舊全都蕩然無存,十分可惜。

然而,只要看過《父後七日》的觀眾,或許會對戲中種種喪葬儀式感到莫名的熟悉,進而會心一笑。這讓我想起前幾年參加父親的喪禮時,總是在不明所以的蒙昧狀態下,說一些或做一些「其實我並不真的明白」的事情。當喪葬禮車緩緩駛過橋墩前,只聽得師公大喊:「跟阿爸說過橋囉!」我們雖滿腹疑惑,卻只能怯生生的跟著唸:「爸爸,過橋囉!」當喪葬業者拿出一本相簿,要我們挑出給父親住的紙厝時,還記得我哥悄悄的在我耳邊碎念道:「這些紙厝都生得這副德性,還那麼多三合院,老爸不會想住在這種地方的啦!」我聽了不禁噗嗤一聲,連原先一臉肅穆的姑姑們也忍不住抽動嘴角、點頭稱是……。因此,當我在看《父後七日》時,總覺得過往服喪的記憶不斷在眼前重現,所謂失去親人的傷痛,或許就是在一連串繁文縟節卻莫名其妙的儀式中,自然而然被轉移,讓你累得沒有力氣思考,讓你累得不去記得:他其實已經永遠離開你了。



服喪期間決不陌生的罐頭塔。

這或許就是《父後七日》的結尾如此動人的原因了。事隔多年,當女主角在班機上看到空服員推著免稅菸酒走過時,很自然的想到:「要買一條長壽煙給爸爸」。要買父親最喜歡的東西送給他,可是他還在嗎?猛然一驚,這才發現父親已經離她有多遠了。「不是不在乎,只是不去想。」把自己珍視的人永遠放在心中的一角,他不是從我們的記憶中消失了,只是暫時不被提起,而我們也不曾遺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vannah 的頭像
    savannah

    海闊天空的守候

    savann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